想睇中文版?
因要補課,所以推遲了去診所的時間。到了診所,老中醫忙著煲藥。看看碗櫃上的暖水壺,全部都纏上了病人的藥單,就知是裝滿藥等病人前來領取或喝飲的。再看看煲藥的小空間,當中還有三個火爐仍在煎藥中,看來老中醫在之前已看了不少證。
報告自己在學習上的進度,談起了有關同學的趣事及老師在中西醫結合的想法等話題。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可以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孰憂孰劣,應否結合等可以是一個爭得面紅耳赤得話題,學院中的老師也有著不同的立場,有訓古,也有追求中醫現代化的,莫衷一是。說不了多少句,老中醫接過了話題:「做醫生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病人儘快康復!」他停了停,呷了一口水:「做醫生不該有門戶之見,西醫能叫病人康復的,就叫他去看西醫,中醫可治癒的,就看中醫!如果吃一口禾灰可以康復過來,那就吃罷……因門戶之見而擔誤了病情,就是失德。」
他分享了兩個他行醫時的例子好讓我這個愚子明白多一點。老中醫在深水埗一間藥材鋪當註診時,有個老伯因腳部乏力在明愛醫院看了幾次門診也沒有好轉,於是到來求診。經他斷症後,他認為是屬於急性病變(病名雖然說了兩遍,我還是記不下來),於是他拿起自己的咭卡,在背面寫上病名交到病人手中,著他快到醫院急症室去,把寫上病名的咭片交給當直醫生。十多天後,那老伯回來告知他當天就被收了入病房。此外,在老中醫還在跑江湖外出應診時,曾為一位居於大埔行動不便的婦人提供上門針灸及推拿治療。經過兩三次治療,情況沒有半點起色,老中醫於是更詳細地問明病況,依著他在國內接受西醫訓練的知識[1],他推斷那婦人的盆腔可能出現病變,於是建議她找西醫檢查。後來果然發現是盆腔組織出現惡性腫瘤,影響了走經該處的神經。
「如果有門戶之見,單起眼來看病[2],就有可能會使病人錯失了接受治療的機會,甚或會因而命喪……中西醫各有所長,醫無中西!」
「醫無中西」這句話,讓我想起了禪宗六祖惠能向五祖弘忍求法的故事。話說惠能聽罷《金剛經》若有所悟,於是辭別年老母親到黃梅縣東禪寺求法。惠能弘忍初見面便擦出廣為傳頌的精彩對答: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曰:『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3],若為堪作佛?』
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別?』[4]
「佛性本無南北」、「醫無中西」— 一個助人了生脫死,一個救人性命。除卻了「南北西中」等人們的作意分別,就只剩下修行與治療,解脫與康復。
此翻教導,可堪玩味。
— — — — —
[1] 老中醫年青時大學本科是西醫專業,八歲開始隨當中醫的父親上山採藥。
[2] 借喻堅持只用西醫或只用中醫的單邊漢。
[3] 是當時中原對南方少數民族貶抑的稱呼。
[4] 《壇經》。
– – – – – –
上回說過老中醫提出教我「易筋經」。經過一星期的考慮,於是主動表達有意學習,早上跟他練一練。他還是那句舊話:頭一兩年你會周身骨痛的!我說的確有點擔心,自嘲筋骨硬得很,彎腰垂手,離土地尚有十寸。老中醫突然立了起來,輕輕鬆鬆地彎腰雙掌按地。他笑了笑,我的眼睛卻差點掉了下來。十一月起,就是周身骨痛的開始……
– – – – – –
「鳳凰衣」,又是一個美麗的藥材名字。猜到是甚麼嗎?話說我在洗藥煲時,看到煲底下有一些像雞蛋殼的材料,於是問老中醫是甚麼來的,他就說是「鳳凰衣」,我縐了縐眉頭,他補充說就是雞蛋殼連那一層「白衣」,是來自雞蛋孵化雞仔後的蛋殼內的卵膜。有養陰清肺,斂瘡,消翳及接骨的作用。老師還自創用橘紅做了它的對藥。
Delaying my clinic visit for makeup classes, I found the old Chinese doctor immersed in brewing medicine upon arrival.
Amid discussions on integrating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ine, the doctor emphasized medicine’s singular goal: patient recovery. He shared cases illustrating the necessity of blending Eastern and Western approaches for optimal care. His words echoed the tale of Zen Master Huineng seeking enlightenment – he posited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for Southern and Northern people. Likewise, his stance highlighted the unity of purpose and the transcendent nature of healing beyond labels.
The doctor’s practice should value the importance of openness and collaboration in healthcare, where the ultimate aim is the well-being and recovery of the patient, regardless of tradition or origin.
(Date of original post: 2016-10-07)